教学体系创新实践
海淀区数学竞赛班构建"基础夯实-思维拓展-实战模拟-赛事冲刺"四阶培养体系,采用动态分层教学模式。课程设置覆盖AMC8/10/12、华罗庚金杯等主流赛事考点,每周设置6课时核心课程+4课时专项训练。
教学团队自主研发的竞赛题库系统,收录近十年国内外竞赛真题2.3万道,配合智能诊断系统实时生成个性化错题本。2023年参训学员中,87%获得省级以上奖项,36%进入国家集训队。
教学团队构成
由IMO教练领衔的12人专家团队,平均教龄18年以上。团队包含3位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、5位省级特级教师,其中王建军老师连续五年担任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命题组成员。
采用师徒制培养模式,每位学员配备主课教师+竞赛教练双导师。每周开展3次小组研讨,每月组织模拟答辩,定期邀请清北教授开展专题讲座。
OMO混合式教学实践
创新融合线下小班教学与线上智能平台,实施"3+2"混合式学习:每周3次面授课程着重思维训练,2次线上课程进行知识点巩固。直播系统支持课程回放与倍速播放,智能学情分析系统每周生成学习报告。
教学平台集成虚拟仿真实验室,可进行三维几何建模与动态函数演示。竞赛模拟系统支持智能组卷,自动匹配学员能力等级的个性化试题。
个性化培养体系
实施动态学习档案管理,记录学员200+个能力维度数据。针对不同学习阶段设计专项提升方案:基础阶段侧重代数运算与几何证明,提高阶段强化组合数学与数论思维,冲刺阶段重点突破竞赛压轴题型。
为高阶学员开设"竞赛+强基"双轨课程,将竞赛思维与大学先修内容有机融合。2024届学员中,有23人通过竞赛保送清北,47人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双高校。
学员见证
★ 张同学(2024年华罗庚金杯金奖):"教练团队的解题思路特别新颖,我们如何用拓扑学方法解决组合优化问题"
★ 李同学(CMO国家集训队成员):"每周的模拟答辩让我用数学语言精准表达,这对面试环节帮助特别大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