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复读?
1、性价比可能不高
纠结是否复读的心理无非:再读一年,到底值不值得?
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,自己还是相信再复读一年的话,高考成绩会有所提升。
但是,复读一年也是有成本的。首先先是经济成本,其次是时间成本。因此,花如此大的成本去复读到底值不值得,这也是很多人考虑的问题。
2、心态与抗压能力较差
事实上,高三一整年的备考本来就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,而高三复读又在无形中加重了心理负担。
如果自身抗压能力很差的话,再次进行复读,学生自身的压力会更大,整体气氛也会变得非常的沉重,甚至无法快速地进入到备考的状态,到头来也许会再次吞下高考失利的苦果。
3、自制力差
有的同学由于自身性格问题,在任何场景做任何事都容易浮躁,无法持续地保持专注。而复读过程中最需要具备的,恰恰是专注力和自制力。
如果感觉自身在过往的经历中,每逢重大事件就容易变得无法专注且自制力较差,那么复读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4、偏科严重
此前有部分调查显示,60%以上的学生在高中时期都曾存在偏科的情况。而偏科的情况无非有两种,一种为重文轻理,另一种则是重理轻文。
克服偏科对于许多同学来说,有着极大的障碍。首先,人的思维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。举个例子,有的同学天生逻辑思维偏弱,在面对数理化生等科目时总是束手无策。即使花费了很大力气,同样无法见效。毕竟,逻辑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提升。
因此,不要想当然地认为:再复读一年就能让自己拥有更多时间来对自己的薄弱科目进行补强。对于部分偏科严重的同学来说,复读可能真的是徒劳无功的。假如让自己更换选科,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,同样可能得不到好的结果。
5、社交受限
众所周知,几乎99%的同学复读都是只奔着一件事去的,那便是来年高考可以金榜题名。
那么也就意味着,在长达将近一年的时间里,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完全投入到备考中。在日常的社交中,除了学习方面的讨论之外,几乎不会有其他话题的交谈。对于平时关心、热衷于社交方面的同学来说,这种枯燥而无趣的学习生活也许会使其非常难受。久而久之,自己的备考节奏也会受到这种消极情绪的影响,完全有可能导致自己一蹶不振。
因此,这类同学如果打算复读,真的需要三思而后行。
哪些人适合复读?
显然,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适合复读,也就是说复读是有条件的,家长和考生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做出判断。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而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同。有的是基于智力因素,而有的则是属于非智力因素。
无论什么原因,如果想要复读,务必首先考虑以下五大因素:
1、具有强烈的复读愿望
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,考生不满现状,不满足现在的层次,不满意院校、专业,愿意通过复读进一步改变自己的人生,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。
说考生有强烈复读愿望是说考生的复读愿望是发自考生内心的,特别要强调的是考生复读不能只是父母的愿望。考生不愿意复读,在父母的压力下勉强复读,这样的复读效果是最差的。
2、有清晰的奋斗目标
所谓目标清楚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你要考哪一个层次的哪些院校和专业;二是你的实力距这个目标有多大距离,是否能够实现。
目标合适经过努力可以实现,如果期望值过高,和自己实力差距比较大,复读一年的效果不会很好。
3、了解自己高考失利的原因
高考失利、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、复杂的,每个人与每个人的情况又都是不同的,有的是智力因素的原因,比如基础知识不扎实、知识网络不清晰、学科能力薄弱等等。有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,毅力、恒心、韧性、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。
无论是什么原因,考生都要对自己做认真科学地剖析。自我分析过程、自我解剖过程就是看病、诊断过程,而复读过程就是治病过程,只有诊断正确,治病才能有效。
4、有一定的毅力且肯吃苦
什么是高考?高考一定意义上说是考生向自己极限的一次冲击。高考是难度的考试,是速度的考试,高考也是一次心理的考试。
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要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:学习能力、实践能力、综合能力,还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。高三一年是学生十二年学习中最艰苦、最劳累的一年。考生有没有毅力再苦一年?再累一年?考生的心理品质、心理承受力如何?一旦选择复读不能后悔、不能半途而废,一定要坚持到底。
5、自身具备潜力,尚有提升空间
相当一部分复读生不是落榜生,他们只是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,他们需要优秀教师的点拨,他们具备提升空间,他们也有再学习的愿望。
对于老师来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教不懂的老师。师生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,学习上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。